跳到主要内容

乔布斯:站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处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4
ISBN
9787508643298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一家企业,并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他欣赏图形界面的威力,就以施乐公司无法做到的方式设计了 Mac;他领会了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快乐,就以索尼尽其全部资产和传承都无法成就的方式创造了 iPod。有些领导者通过统揽全局去推进创新,有些是通过把握细节。乔布斯两者兼顾,并且不懈努力。正因如此,30年间他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所有产业:

  • Apple Ⅱ,采用沃兹尼亚克的电路板并把它变成第一台不再仅供业余爱好者使用的个人计算机。
  • Mac,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并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
  • 《玩具总动员》和其他皮克斯大片,开创了数字影像的奇迹。
  • 苹果零售店,重新塑造了商店在品牌定义中的角色。
  • iPod,改变了我们消费音乐的方式。
  • iTunes 商店,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
  • iPhone,把移动电话变成了音乐、照片、视频、邮件和网络设备。
  • 应用商店(App Store),生成新的内容创造产业。
  • iPad,推出平板计算技术,为数字报纸、杂志、书籍和视频提供了平台。
  • iCloud,使计算机不再担任管理我们内容的中心角色,并让我们的电子设备无缝同步。
  • 苹果公司本身,乔布斯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创作。在这里,想象力被培育、应用和执行的方式极具创造力,这使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第一次改变世界:Mac

乔布斯敏锐地看到了图形用户界面将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将电脑推广到普通人家。秉持这一信念努力研发,外加出色的广告和发布会营销,苹果公司1984年推出的 Mac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形用户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英文缩写为 GUI)的发展,也受到了当时施乐PARC另一个先锋概念——“位图显示”——的推动,那个时候,大多数电脑还是基于字符的。你在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计算机就会在屏幕上显示那个字符,通常是荧光绿色的字符衬上深色的背景。因为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显示方式并不需要大量的电脑代码或是很强的处理器性能。位图显示则相反,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都是由电脑内存控制的。要在屏幕上显示某些内容——比如一个字母,电脑就要控制每个像素的明暗,如果是彩色显示的话,则要控制每个像素的颜色。这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但是能够支持炫丽的图像、字体和惊人的显示效果。

施乐PARC开发的电脑样机(比如“奥图”电脑)采用了位图显示和图形界面,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Smalltalk 也是如此。杰夫·拉斯金认为,这些特性是电脑产业的未来。于是他开始催促乔布斯和苹果的其他同事去施乐PARC考察一番。

施乐的风险投资部门想要参与苹果公司在1979年夏天进行的第二轮融资。乔布斯开出了条件:“如果你们愿意揭开施乐PARC的神秘面纱,我就同意你们投资100万美元。”施乐公司接受了,同意向苹果展示其新技术;作为回报,他们能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购买10万股苹果公司的股票。

一年之后,苹果公司上市了,施乐花100万美元购买的股票已经价值1760万美元,但在这场交易中,苹果公司获益更多。乔布斯和同事们在1979年12月参观了施乐PARC的技术成果,但乔布斯觉得自己看到的并不是全部,于是几天之后又得到了一次更加全面的展示。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是奉命进行展示的施乐科学家之一,他对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非常兴奋,因为这些从来都得不到远在东部的老板们的赏识。但另一名展示者,阿黛尔·戈德堡(Adele Goldberg),对于公司愿意把自己最宝贵的科研成果拱手示人感到震惊。“那么做是无比愚蠢、彻底疯狂的,我想尽办法,阻止乔布斯获取太多信息。”她说道。

第一次展示会上,戈德堡得逞了。乔布斯、拉斯金以及莉萨团队的负责人约翰·库奇(John Couch)被带到大厅,在那里,一台施乐的奥图电脑已经准备就绪。“只给他们展示了很有限的几个应用,最主要的是一个文字处理程序。”戈德堡回忆说。乔布斯并不满意,他致电施乐总部,要求得到更多信息。

于是,几天之后,他又一次造访了施乐PARC,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团队,包括比尔·阿特金森和曾经在施乐PARC工作过的苹果程序员布鲁斯·霍恩(Bruce Horn)。这两个人都知道该寻找什么。戈德堡说:“我上班后,发现公司里很喧闹,有人告诉我,乔布斯和他的一群程序员正在会议室里。”施乐的一名工程师在展示那个文字处理程序的更多细节,想以此应付他们。但乔布斯越来越不耐烦了,他不停地喊:“别说这狗屁玩意儿了!”施乐的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向乔布斯展示部分核心技术,但仅仅是一点点。他们同意特斯勒展示一下编程语言Smalltalk,但只能展示“非机密”版本。“这就足够让他眼花缭乱了,他不会知道我们还有机密部分的。”团队负责人这么告诉戈德堡。

但他们错了。阿特金森和其他人都读过施乐PARC发表的论文,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全部信息。乔布斯给施乐风投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抱怨,远在康涅狄格的公司总部立刻打来了电话,命令施乐PARC向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展示全部成果。戈德堡愤然离场。

当特斯勒真正开始展示全部的成果时,苹果的一群人都惊呆了。阿特金森盯着屏幕检查每一个像素,他靠得如此之近,以至于特斯勒都能感觉到他呼出来的气扑到自己脖子上。乔布斯跳了起来,兴奋地挥舞着胳膊。“他跳来跳去的,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整个演示,但事实证明他是看到了的,因为他不停问问题。”特斯勒说,“我每展示一部分,他都会发出惊叹。”乔布斯反复说自己不敢相信施乐还没有把这项技术商业化。“你们就坐在一座金矿上啊,”他叫道,“我真不敢相信,施乐竟然没有好好利用这项技术。”

Smalltalk 的演示展现了三项惊人的成果。第一项是电脑之间如何实现联网,第二项是面向对象编程是如何工作的。但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图形界面和位图显示屏幕吸引了。“仿佛蒙在我眼睛上的纱布被揭去了一样,”乔布斯后来回忆,“我看到了计算机产业的未来。”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施乐PARC会面结束之后,乔布斯开车带着比尔·阿特金森返回位于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他车开得很快,思维转动得很快,嘴上说得也很快。“就是它了!”他喊道,把每一个字都说得锤铺有力,“我们要把它变成现实!”这是他一直以来寻找的突破:将电脑推广到普通人家,让人们享受到埃奇勒建造的房屋一般美好又廉价的设计,以及厨房电器一般的简易操作。

“1984”广告片

1983年春,乔布斯开始计划 Mac 电脑的发布,他希望那部广告片能和自己所创造的产品一样富有革命性、令人惊奇。“我想要一种能让人们当场停下来观看的东西,”他说道,“我想要的是一声惊雷。”这个任务落在了 Chiat/Day 广告公司的肩上,该公司在收购了里吉斯·麦肯纳的广告业务后,拿下了苹果公司的合同。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李·克劳(Lee Clow),他身材瘦高,皮肤晒成了棕色,胡须浓密,头发蓬乱,喜欢憨笑,双眼熠熠放光,他是 Chiat/Day 广告公司洛杉矶威尼斯海滩分部的创意总监。克劳经验丰富,为人风趣,看似散漫却很专注。他与乔布斯之间的合作持续了30年。

当时,克劳和他的两位团队成员——文案史蒂夫·海登(Steve Hayden)和艺术总监布伦特·托马斯(Brent Thomas)——一直在玩味着一句反驳乔治·奥威尔小说的话:“这就是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乔布斯很喜欢这句话,并让他们加以演绎,用于 Mac 电脑的发布当中。于是,他们编写了一个60秒广告的故事脚本,看上去有点儿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广告讲述了一个反叛的年轻女子,从奥威尔式思想警察的追捕中逃脱,当老大哥正在大屏幕上进行控制人心的讲话时,她将大锤砸向屏幕。

这个广告抓住了个人电脑革命的时代精神。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反主流文化人士,认为计算机是奥威尔式的政府和大企业用以消除人们个性的工具。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电脑也被视作能够释放个人能量的工具。这则广告恰恰抓住了后一种心态,将Mac电脑塑造成为个人自由而战的斗士——面对邪恶的大企业意欲统治世界并实行完全的精神控制,唯有苹果这家冷静、反叛、英勇的公司能够阻止它。

乔布斯喜欢这个创意。事实上,这则广告的观念与他有着特殊的共鸣。乔布斯幻想自己是一个反叛者,他招入 Mac 团队的人都充满了黑客气质和海盗精神,他喜欢将自己与这种价值观联系起来。尽管乔布斯离开位于俄勒冈州的“苹果社区”创办了苹果公司,但他仍然希望别人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反主流文化的人,而非大企业文化的代言人。

然而在内心深处,乔布斯意识到自己正日益摒弃黑客精神。有些人甚至指责乔布斯出卖了黑客精神。当沃兹尼亚克秉承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准则,免费分享自己对 Apple I 电脑的设计时,乔布斯坚持将产品(主板)卖给俱乐部的成员。尽管沃兹尼亚克不愿意,但乔布斯想让苹果成为一家商业公司,让它上市,而不是无偿地向曾在车库里一起奋战的朋友分发股票期权。现在,乔布斯要推出 Mac 电脑,他很清楚这一产品违背了黑客信条的许多原则。Mac 电脑的价格过高,不设插槽,这样电脑爱好者就无法插入自己的扩展卡或在主板上添加自己期望的新功能。他甚至将 Mac 电脑设计成一个无法从外部进入的电脑,光是打开塑料外壳就需要用到特殊工具。Mac 电脑是一个封闭和受控的系统,它更像是“老大哥”设计的东西,而非出自黑客之手。

因此,乔布斯希望通过“1984”广告片向自己和世界重新确立他所希冀的自我形象。广告中的女主角是意图挫败老大哥世界的反叛者,她穿着纯白色背心上面印有一台 Mac 电脑。刚刚凭借《银翼杀手》(Blade Runmner)一片大获成功的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被乔布斯起用,作为广告片的导演。乔布斯借此可以将自己和苹果公司与那个时代的赛博朋克精神联系起来。通过这则广告,苹果公司能够在那帮想法与众不同的叛道者和黑客之中获得认同,而乔布斯也能重塑自己的形象。

斯卡利最初看到故事脚本时持怀疑态度,但乔布斯坚持认为,他们需要具有革命性的东西。他得以拿到一笔空前的预算——75万美元来拍摄广告,广告预计在超级碗赛(Super Bowl)上首映。雷德利·斯科特在伦敦完成了广告片的拍摄,为了表现群众如痴如醉聆听老大哥在屏幕上讲话的场面,他找来了数十个真正的光头来拍摄这一幕。女主角的扮演者是一位女子铁饼运动员。广告片以金属灰色调为主,渲染了一种冷漠的工业环境背景,斯科特以此诱发人们联想到《银翼杀手》的反乌托邦氛围。当老大哥在屏幕上宣布“我们必胜”时,女主角的锤子击碎了屏幕,一切都在一阵闪光和烟雾中消失。

乔布斯在夏威夷销售会议上展示这段广告时,人们激动不已。于是,他决定在1983年12月的董事会会议上播放这则广告。广告播放完毕,会议室的灯重新亮起来后,所有人都沉默了。梅西百货公司加利福尼亚分公司的CEO菲利普·施莱因(Philip Schlein)趴在桌子上。马库拉静静地凝视前方,一开始别人还以为他是被这则广告的力量所折服。但接着,他问道:“有谁想另找一家广告公司?”斯卡利回忆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看过的最差的广告片。”斯卡利此时信心全无,他让 Chiat/Day 公司廉价卖掉已经买下的两个广告时段,一个60秒,另一个30秒。

乔布斯为此愤怒不已。一天晚上,沃兹尼亚克溜达到 Mac 办公楼——此前的两年时间里他一度淡出苹果公司,在苹果的工作并不固定。乔布斯逮住他说:“过来看看这个东西!”他找来一台录像机,开始播放“1984”广告片。“我一下子被震住了,”沃兹回忆说,“我认为它是最了不起的东西。”乔布斯告诉他,董事会决定不在“超级碗”大赛中播放这则广告,沃兹尼亚克就开始询问广告时段的价钱。乔布斯说要80万美元。在一贯的善意冲动下,沃兹尼亚克立即提出:“好吧,如果你愿意出一半钱,我就付另一半。”不过,他最终根本无须出这一半的钱。广告公司把30秒的广告时段卖掉了,但是出于消极反抗的心理,他们没有出售那个时长60秒的广告时段。“我们告诉苹果公司,60秒的卖不掉,而事实上我们根本试都没试。”李·克劳说道。斯卡利也许是为了避免同董事会和乔布斯摊牌,于是决定由负责营销的比尔·坎贝尔(Bill Campbell)来考虑怎么做。坎贝尔曾担任过橄榄球教练,他决定用这60秒的广告时间放手一搏。“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争取一下。”他告诉自己的团队。

第十八届“超级碗”大赛中,突击者队和红人队比赛的第三节刚开始,占优势的突击者队就触底得分。但是,电视没有即时重播这一得分画面,相反,全美的电视屏幕突然诡异地黑屏了足足两秒钟。接着,屏幕上开始出现一幕可怕的黑白画面——一支队伍踩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前进……超过9600万人观看了这则和以往任何广告都不一样的片子。广告的结尾处,人群惊恐地看着老大哥消失,此时,旁白平静地念道:“1月24日,苹果电脑公司将推出 Mac 电脑。你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

这则广告红极一时。当天晚上,美国三大电视网和50个地方电视台都播放了关于该广告的新闻,让它在前 YouTube 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病毒式的旺盛生命力。这则广告最终被《电视指南》(TV Guide)和《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业广告。

发布会

在发布仪式前夜的预演中,这一切都没能顺利进行。乔布斯讨厌动画在屏幕上滚动的方式,不断要求作出调整。此外他对舞台灯光也不满意,他让斯卡利在礼堂的不同座位上感受各种调整带来的效果并给出意见。斯卡利从来没有对舞台灯光的变化考虑过多,也没想过自己要不断给出调试意见,就像病人要告诉眼科医生哪个镜片能更清晰地看到视力表一样。预演和调试持续了5个小时,直到深夜。斯卡利回忆说:“他把人都逼疯了,发言展示中有一点儿问题他都要对舞台工作人员发火。我当时都以为我们没法为第二天上午的展示做好准备。”

次日上午,可容纳2600人的弗林特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乔布斯穿着一件蓝色双排扣西装,里面是一件笔挺的白衬衫,打着浅绿色领结。“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后台等待活动开始时,乔布斯对斯卡利说,“我真的很紧张。你可能是唯一知道我对这次发布会感受的人。”斯卡利抓住他的手,握了片刻,低声祝他好运。

天生就知道如何激荡人心的乔布斯穿过黑暗的舞台,走向一张小桌子,摆着一个布包。“现在,我要亲自向各位展示 Mac 电脑。”他说道,“接下来你们在大屏幕上所看到的画面,都是这个包里的东西实现的。”他拿出电脑、键康和鼠标,熟练地组合起来,在观众的又一阵掌声中,他从衬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新的3.5英寸软盘。《烈火战车》的主题曲开始响起,Mac 屏幕上的图像被投影到大屏幕上。有那么一瞬,乔布斯屏住了呼吸,因为昨晚的演示从未成功。但是现在,一切运行得完美无缺。“Mac”的字样在屏幕上横向滚动,接着下方出现了“酷毙了”的字样,就像用手慢慢写上去一样,观众安静了片刻,尚未从这美妙的展示中回过神来。在寂静中,可以听到有人倒抽气的声音。然后,一系列屏幕截图开始接连快速出现:比尔·阿特金森的 QuickDraw 图形程序包之后,屏幕上紧接着就展现了不同字体,文件、图表、图画、象棋比赛、电子表格,以及一张乔布斯的渲染图——图中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台 Mac 电脑。

展示结束后,乔布斯笑着介绍了一个新玩意儿;“最近,关于 Mac 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但是今天,有史以来第一次,我要让 Mac 自己说话。”说完,他怡然地退到电脑后,按下鼠标,Mac 发出了轻颤但可爱的低沉声音,它成了第一台介绍自己的电脑。

礼堂里一片喧闹,人们又蹦又跳,疯狂地挥舞着拳头。乔布斯缓缓地点了点头,双唇紧闭但笑得很开心,接着他低下头开始哽咽。掌声持续了将近5分钟。

当天下午,Mac 团队回到班德利3号楼后,一辆卡车开进了停车场,乔布斯把所有团队成员都召集起来。卡车里是100台全新的 Mac 电脑,每一台都配有一个个性化的铭牌。“史蒂夫为每位团队成员逐个送上一台电脑,同他们微笑握手,其余的人就在周围欢呼。”赫茨菲尔德回忆道。

第二次改变世界:iPod + iTunes 商店

乔布斯比其他人更清楚地预见到未来的数字革命,并全身心投入这一潮流之中。这一次,他改变了我们消费音乐的方式,让音乐产业重获新生。

2000年秋天,乔布斯开始督促设计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但是鲁宾斯坦回应说还缺少一些重要的部件,他让乔布斯再等一阵子。几个月之后,鲁宾斯坦开始选择合适的小液晶屏和可充电的锂电池。不过,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找到一个尺寸足够小但存储空间大的硬盘。之后,2001年2月,他去了日本的苹果供应商那里做例行访问。

在和东芝公司开完例会之后,工程师们提到,他们正在实验室研发一项新产品,到6月可以完成。那是一个只有1.8英寸见方的硬盘(大约是1美元硬币的大小),带有5G的容量(大约能存放1000首歌曲),但当时他们不知道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当东芝的工程师把这个小硬盘展示给鲁宾斯坦时,他立刻就想到该怎么用它了。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这主意太棒了!但他当时没露一丝声色。乔布斯当时也在日本,他正在东京的 Macworld 大会上做主旨演讲。他们当晚就在乔布斯下榻的大仓酒店见了面。鲁宾斯坦告诉他:“我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了,我只需要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乔布斯马上就批了。后来鲁宾斯坦开始和东芝谈判,希望买下所有小硬盘的专有权,然后,他便开始物色可以领导开发团队的人选。

2001年10月23日,乔布斯在一次标志性的产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 iPod。邀请函很调侃:“提示:这不是一台 Mac。”在描述了产品的技术参数之后,到了揭幕产品的时刻。这一次,乔布斯没有像往常那样走到一张桌子前揭开遮布,而是说:“我口袋里刚好有一个。”他把手伸进牛仔裤口袋,拿出了一个炫目的白色机器:“这绝妙的小机器里面装着1000首歌曲,而且刚好能放进我的口袋。”说完他把 iPod 又放回了口袋,在观众的掌声中从容地走下台。

本来,乔布斯完全可以放任盗版的存在。免费音乐意味着能卖掉更多的 iPod。但是,因为他真的热爱音乐,也热爱创作音乐的艺术家,所以他反对这种偷窃创意产品的行为。他后来告诉我:

从苹果公司创立之初,我就意识到,我们的成功是来自知识产权。如果人们可以任意复制或偷取我们的软件,我们早就破产了。如果知识产权不受到保护,我们也没有动力再去制作新软件或设计新产品了。如果没有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很多创意公司就会消失,或者根本不会出现。其实说到底,道理很简单:偷窃是不道德的。这样做会伤害其他人,也有损自己的名誉。

然而他知道,阻止盗版的最佳办法——其实也是唯一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比那些音乐公司推出的愚蠢服务更加吸引人的选择。他告诉《君子》杂志的安道·兰格(Andy Langer):“我们相信,有80%下载盗版音乐的人都是不得已的,只是没有给他们提供合法的选择而已。所以我们说:‘我们创立一个合法的途径吧。’这样大家都会受益。音乐公司能赢利,艺术家能赢利,苹果公司也能赢利。而用户也会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既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又不必偷窃。”

就这样,乔布斯开始创立“iTunes 商店”,并争取五大唱片公司的数字音乐的销售权。他回忆道:“我从来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说服人们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些公司都担心定价模式和专辑的拆分,乔布斯回应说这项新服务只会在 Mac 上使用,只占有5%的市场。虽有小小的风险,但可以尝试。他说:“我们把市场份额小作为优势来说服音乐公司,即使 iTunes 商店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乔布斯提议把每首歌曲的价格定为99美分——这是个简单又容易让人心动的价格。唱片公司将从中抽取70美分。乔布斯坚持认为,这种做法比音乐公司喜欢的月度订阅的模式更有吸引力,因为他认为(后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人们和他们喜欢的歌曲之间有一种情感联系。

乔布斯还坚持在 iTunes 商店出售单首歌曲,而不仅是整张专辑。这就造成了和唱片公司之间最大的分歧,因为唱片公司赚钱的模式是在一张专辑中主打两三首好歌,另外填充十来首一般的作品,然后一起打包出售。为了获得想要的歌曲,消费者就必须买下整张专辑。一些音乐人也从艺术家的立场反对乔布斯“分专辑”的做法。九寸钉乐队(Nine Inch Nails)的主唱特伦特·雷泽诺(Trent Rezmor)说:“一张好的专辑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所有歌曲之间是互相支持的。这也是我喜欢制作音乐的原因。”但反对无效,乔布斯回忆道:“盗版和网上下载早已将专辑分解了。如果你不能出售单首歌曲,那你也无法和盗版竞争。”问题的核心是热爱科技的人和热爱艺术的人之间的分歧。乔布斯两个都爱。这一点在他为皮克斯公司和苹果公司工作时都有所体现,因此他也为二者之间建立了桥梁。正如他后来所说的:

当我去皮克斯公司工作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分歧。科技公司不懂创意,他们也不欣赏依赖直觉的思维方式,比如唱片公司的 A&R 部门听了100个人演唱之后就能感觉到哪5个人会成功。他们之所以认为创意人员只是整天窝在沙发里,自由散漫,是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在皮克斯这样的地方,创意人员是多么富有紧迫感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音乐公司也对技术完全没概念。他们认为自己总能从外面雇到一些技术人员。但是这就像苹果公司去找人制作音乐一样。我们只能得到二流的 A&R 人员,就像音乐公司只能找到二流技术人员一样。我属于少数人,既懂得发明技术需要直觉和创造力,也知道制作艺术作品需要接受真正的专业训练。

2004年1月,苹果宣布了第一项重大的改革——推出 iPod Mini,比最初的iPod小很多,和一张名片差不多大,但是容量也更小,价格不变。有一段时间,乔布斯曾想过放弃这个想法,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同样的价钱买更小的容量,法德尔说:“他平时不怎么运动,所以他也不知道iPod Mini在跑步或去健身时有多方便。”事实上,iPod Mini 真正使 iPod 站稳了市场,消灭了其他经营小体积闪存播放器的竞争者。在 iPod Mini 发布18个月之后,苹果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中的份额从31%增加到了74%。

2005年1月,苹果引入了iPod Shuffle,这是一个更具革命性的创新。乔布斯注意到 iPod 上面的“随机播放”功能非常受欢迎,它可以让使用者以随机顺序播放歌曲。这是因为人们喜欢遇到惊喜,而且也懒于对播放列表进行设置和改动。有一些用户甚至热衷于观察歌曲的选择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因为如果真的是随机播放,那为什么他们的 iPod 总是回到诸如内维尔兄弟乐队(The Neville Brothers)这儿来?这个功能引出了 iPod Shuffle。当鲁宾斯坦和法德尔努力制造一款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闪存播放器时,他们一直在尝试把屏幕的面积缩小之类的事情。有一次,乔布斯提出了一个疯狂的建议:干脆把屏幕全部去掉吧。“什么?!”法德尔没有反应过来。“去掉屏幕。”乔布斯坚持。法德尔担心的是用户怎么找歌曲,而乔布斯的观点是他们根本不需要找歌曲,歌曲可以随机播放。毕竟,所有的歌曲都是用户自己挑选的,他们只需要在碰到不想听的歌曲时按“下一首”跳过去。iPod Shuffle 的广告词是:“拥抱不确定性。”(Embrace uncertainty.)

随着竞争者的踌躇不前和苹果的不断创新,音乐日益成为苹果公司的一大块业务。到2007年1月,iPod 的销售收入占到了苹果总收入的一半,同时也为苹果品牌增加了价值。然而更大的成功来自 iTunes 商店。自从在2003年4月发布后的6天内卖出100万首歌曲开始,iTunes 商店在第一年一共卖出7000万首歌曲。2006年2月,iTunes 商店卖出了第10亿首歌曲,买家是来自密歇根州西布鲁姆菲尔德的16岁男孩阿历克斯·奥斯特洛夫斯基(Alex Ostrovsky),他买的是酷玩乐队(Coldplay)的《音速飞行》(Speed of Sound)。乔布斯亲自打电话向他祝贺,并赠送了他10部 iPod,1台 iMac,还有1张价值1万美元的音乐礼品券。2010年2月,乔治亚州的伍德斯托克,一位71岁的老人路易·舒尔策(Louie Sulcer)下载了第100亿首歌曲——约翰尼·卡什(Johmny Cash)的《世事如此》(Guess Things Happen That Way)。

第三次改变世界:iPhone + App Store

至2005年,iPod 销量暴涨,当年售出2000万台,数量惊人,是2004年销量的4倍。该产品对于苹果公司的营收越发重要,占当年收入的45%。同时,iPod 还带动了 Mac 系列产品的销售,为苹果公司塑造出时髦的企业形象。

而这也是乔布斯担忧的地方。“他总在担心有什么会让我们陷入困境。”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亚瑟·莱文森回忆道。乔布斯得出结论:“能抢我们饭碗的设备是手机。”他向董事会说明,手机都开始配备摄像头,数码相机市场正急剧萎缩。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 iPod 身上,如果手机制造商开始在手机中内置音乐播放器。“每个人都随身带着手机,就没必要买iPod了。”

乔布斯曾当着比尔·盖茨的面承认自己天生不善于合作,而此刻,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与另一家公司合作。摩托罗拉公司新任 CEO 埃德·赞德和他是朋友,于是,乔布斯开始商议与摩托罗拉的畅销手机刀锋(RAZR)系列合作。该系列手机配有摄像头,双方准备合作,在其中内置 iPod。摩托罗拉 ROKR 手机就此诞生。但是,该系列手机既没有 iPod 迷人的极简风格,也没有刀锋系列便捷的超薄造型。它外观丑陋,下载困难,只能容纳近百首歌曲。这是典型的委员会讨论之下形成的产品,与乔布斯喜欢的工作方式相悖。

乔布斯怒不可遏。在一次 iPod 产品评述会议上,他对托尼·法德尔及其他人说:“我受够了跟摩托罗拉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我们自己来。”他注意到市场上手机的奇怪之处:他们都很烂,就像以前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一样。“我们会坐在一起谈论有多么讨厌自己的手机,”他回忆说,“它们太复杂,有些功能没人能搞明白,包括通讯簿。简直就跟拜占庭一样混乱不堪。”外部律师乔治·莱利还记得自己当时坐在会议室里检查法律问题,乔布斯觉得厌烦了,于是拿起莱利的手机,历数各类缺陷,指出这完全就是“脑残”设计。乔布斯及其团队十分兴奋,因为他们看到了打造一款自己想用的手机的前景。“这是最好的动力。”乔布斯后来说道。

另一个动力是潜在的市场。2005年,全球手机销量超过8.25亿部,消费者从小学生直至上了年纪的祖母。由于大多数手机都很烂,因此一款优质时髦的手机会有市场空间,就像之前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一样。

他们最初设想在 iPod 的基础上制作一款手机,让使用者用滚轮选择手机功能,并且不用键盘就能输入数字。但这样的设计并不自然。“使用滚轮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拨号的时候,”法德尔回忆说,“会很麻烦。”用滚轮浏览通讯簿很方便,但是想输入点儿什么就很不方便。团队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相信,人们的电话主要是打给已经存储在通讯簿里的人,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其实是行不通的。

当时,苹果还有一个项目处于进行中:秘密打造一款平板电脑。2005年,项目组之间互相交流后,平板电脑的理念融入了手机计划之中。换言之,iPad 的想法实际上先于 iPhone 出现,并且帮助塑造和催生了 iPhone。

2007年1月,iPhone 在旧金山 Macworld 大会亮相。乔布斯邀请了安迪·赫茨菲尔德、比尔·阿特金森、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以及1984年首款 Mac 的研发团队,就像之前 iMac 发布时一样。在其辉煌的产品演示生涯中,这可能是乔布斯最好的一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能够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他开场说道。乔布斯举出了两个较早的例子:最早的 Mac,它“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以及第一台 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接着,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铺垫,他引出了自己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这一水谁的革命性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 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他又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以示强调,然后他问道:“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 iPhone。”

5个月后,即2007年6月底,iPhone 上市销售,乔布斯夫妇前往位于帕洛奥图的苹果零售店,感受人们的兴奋。由于乔布斯经常在新产品开始销售的第一天去店里,所以有些苹果迷已等在专卖店里期待他的到来,他们跟他打招呼,就好像他们碰到摩西去买《圣经》一样。赫茨菲尔德和阿特金森也出现在忠实苹果迷中间。“比尔排了一晚上的队。”赫茨菲尔德说。乔布斯挥了挥手臂,笑了起来:“我送了他一部。”赫茨菲尔德回答:“他要6部。”

iPhone 立刻被博客写手们奉为“耶稣手机”。但是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强调,售价500美元很难成功。“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微软公司的史蒂夫·鲍尔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采访时这样说道,“它确实对商务人士没有吸引力,因为没有键盘。”微软又一次低估了乔布斯的产品。至2010年底,苹果公司已售出9000万部 iPhone,其利润占全球手机市场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应用程序热潮始于 iPhone。2007年初,iPhone 刚刚推出时,你无法购买苹果公司外部的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乔布斯最初也拒绝向外部开发人员开放。他不想让外人为 iPhone 创建应用程序,因为这样可能会把 iPhone 搞得乱七八糟,让 iPhone 感染病毒,或者破坏其完整性。

董事会成员亚瑟·莱文森和一些人主张开放 iPhone 应用程序。“我给他打了很多电话,游说他开放应用程序。”莱文森回忆说。如果苹果不允许或不鼓励开发者制作应用程序,而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允许,那么这实际上就将竞争优势拱手相让。苹果公司营销总监菲尔·席勒赞同莱文森的说法。“我无法想象,我们能创造出 iPhone 这样强大的产品,却不愿意授权开发者制作应用程序,”席勒回忆道,“我知道消费者会喜欢。”在苹果公司外部,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认为,开放应用程序平台能够催生出新型创业者,他们会创造出新的服务。乔布斯一开始拒绝就此进行讨论,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其团队没有精力解决授权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所涉及的复杂问题。他希望团队能专注。“于是他根本不愿意谈论这个问题。”席勒说。但是 iPhone 推出后不久,他又愿意听取大家就这个问题的争论。“每谈论一次这个话题,史蒂夫就好像更开放了一些。”莱文森表示。在四次董事会会议上,他们都就此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

乔布斯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将允许外部开发人员编写应用程序,但是他们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接受苹果公司的测试和批准,并且只能通过 iTunes 商店出售自己的应用。这种方法既能获得授权众多软件开发者所带来的优势,又能保持足够的控制,以保护 iPhone 的完整性和用户体验的简单性。“这找到了一个好的平衡点,绝对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莱文森说道,“能带给我们开放的好处,但同时又保留了端到端的控制。”

2008年7月,iPhone 应用程序商店在 iTunes 上开放;9个月后,下载量就达10亿次。2010年4月 iPad 开始销售时,应用程序商店已经拥有18.5万个 iPhone 应用程序。大多数应用程序也能在 iPad 上使用,虽然大屏幕的优势并没有被利用到。但是,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出现了2.5万个专门为 iPad 编写的新应用程序。至2011年6月,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中的 iPhone 和 iPad 应用程序已达50万个,下载量超过150亿次。

应用程序商店在一夜之间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创业者们在宿舍、车库,以及主流媒体企业开发出了许多新的应用程序。截至2011年6月,苹果公司已向应用程序开发者支付了25亿美元。

盖茨与乔布斯

在天文学中,当两颗星体轨道交织,由于引力相互作用,就会出现双星系统。在人类历史上也有类似情形,同领域两位超级巨星之间的关系与竞争谱写出他们所属的时代之音。20 世纪70年代末,人类步入了个人电脑时代。在其发展的头30年中,出现了两位重量级人物,他们都生于1955年,都中途辍学,精力充沛,他们演绎了个人电脑领域的“双星系统”。

这就是比尔·盖茨与史蒂夫·乔布斯。尽管两人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都抱有相似的雄心,但是他们背景不同,个性迥异。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一名民众领袖,并担任众多著名机构的董事。他就读于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Lakeside High),并从此走上技术极客的道路。但盖茨绝对称不上反叛者、嬉皮士或灵性追寻者,也不是反主流文化人士。他没有做过“蓝盒子”去盗用电话线路,而是为学校编写排课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帮助下,他得以和自己心仪的女孩上同样的课程;他还为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编写了一个车辆计数程序。进入哈佛大学之后不久,盖茨决定辍学,但并非因为要跟随印度灵性导师寻求觉悟,而是为了创立自己的软件公司。

与乔布斯不同,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务实、更有原则,且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乔布斯则更相信直觉、更浪漫,并且在技术实用化、设计愉悦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着更高的天分。乔布斯狂热地追求完美,以致他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领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盖茨做事更有条理。他会频繁召开产品评估会议,并在会上精准地切入问题核心。乔布斯和盖茨都可能做出粗鲁无礼的举动,但是盖茨的无礼刻薄通常并不针对个人,更多的是出于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而非情感上的麻木不仁。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盖茨似乎就和那些典型的极客一样,有些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倾向。乔布斯会用能灼伤人的眼神盯着对方,而盖茨有时会无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但他很富有人情味儿。

“他们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但是史蒂夫总体上认为与自己相比,比尔稍逊一筹,尤其在品位和风格上。”安迪·赫茨菲尔德说道,“比尔瞧不起史蒂夫则是因为史蒂夫不会编程。”从两人结识起,盖茨就被乔布斯所吸引,并有些嫉妒他蛊惑人心的能力。但同时,他也认为乔布斯“极其古怪”,而且“作为一个人,有着奇特的缺陷”。盖茨反感乔布斯的无礼,以及他的那种倾向——“不是觉得你狗屁不如,就是在试图引诱怂恿你”。而在乔布斯看来,盖茨太狭隘。乔布斯曾说:“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服过迷幻药或是进行一下禅修,那他整个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开阔。”

个性和性格上的差异,终究使他们走上了对立面并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根本分立。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渴望掌控一切,并且很享受艺术家这种不妥协不让步的性情;他和苹果公司将硬件、软件和内容无缝整合,铸成一体,这种数字化战略堪称典范。盖茨则是商业和技术领域里精明务实、深谋远虑的分析师,他愿意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授权给各种不同的制造商使用。

两人相识30年后,虽有些勉强,但盖茨还是对乔布斯产生了一丝敬意。“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种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盖茨说道。但反过来,乔布斯从来没有充分肯定过盖茨的长处。“比尔基本上缺乏想象力,也从没创造过什么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他更适合像现在这样做慈善,而不是留在技术领域。”乔布斯是这么说的,尽管他的说法并不公允,“他只是无耻地盗用别人的想法。”

因 Mac 而合作

盖茨创立微软,是源于为阿尔泰计算机编写 BASIC 语言版本(BASIC 是 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lnstruction Code 的缩写,即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是一种编程语言,非技术人员能够用它更容易地编写出可以跨平台运行的软件程序)。乔布斯希望微软为 Mac 电脑编写 BASIC 程序,因为尽管乔布斯多次效促,沃兹尼亚克从未改进 Apple Ⅱ 的 BASIC 语言版本以提高处理浮点数的能力。此外,乔布斯还希望微软能为 Mac 电脑编写一些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表和电子表格程序。当时,乔布斯已功成名就,盖茨还只是个跟班:1982年,苹果公司的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而微软只有3200万美元。盖茨签下了合同,除 BASIC 程序外,还为苹果公司开发图形界面版本的软件——全新的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和文字处理程序 Word。

盖茨当时常去库比蒂诺观看 Mac 操作系统的演示,但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看到的东西有多了不起。“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史蒂夫运行了一个应用程序,不过就是一些东西在屏幕上跳来跳去,”他回忆说,“这是唯一能够在他们机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当时 MacPaint 还未完成。”此外,乔布斯的态度也令盖茨反感。“我们此行有点儿被诱骗的诡异感觉。史蒂夫说,我们也不是真的需要你们,我们正在做的这个东西很伟大,它还处于保密状态中。这是他自己惯用的销售方式,潜台词是‘我不需要你,但可能会让你参与进来。’”

Mac 团队的“海盗们”也觉得盖茨令人难以忍受。“你会发现,比尔·盖茨不是个很好的听众——他不能忍受任何人向自己解释某个东西如何运作,他要抢在别人前面提出他对这个东西如何运转的推断,猜想他觉得这个是怎么运作的。”赫茨菲尔德回忆道。他们向盖茨展示 Mac 电脑的光标如何不闪烁而能在屏幕上流畅地移动。盖茨发问:“你们用什么硬件来绘制光标?”赫茨菲尔德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只依靠软件就实现了这个功能。他回答说:“我们没有用任何特殊的硬件!”盖茨不信,坚持认为必须有某种特殊硬件的支持,光标才会出现这样的移动效果。Mac 团队的一位工程师布鲁斯·霍恩后来说:“你还能跟这样的人说什么呢?这件事让我明白,盖茨不是那种能够理解或欣赏 Mac 电脑简洁之处的人。”

尽管两队人马互有戒心,但想到微软为 Mac 电脑制作图形界面软件,这一合作能将个人电脑带入一个新境界,双方都非常兴奋,他们前往一家豪华餐厅吃后庆祝。微软很快组建了一个大型团队负责这个项目。“我们在Mac项目上的人比苹果公司的还多,”盖茨说道,“他们有大约十四五个人,我们有将近二十人。我们真的把命都押在这上面了。”尽管乔布斯觉得他们没什么品位,但微软的程员们非常坚持不懈。“他们一开始作出的应用程序很糟糕,”乔布斯回忆说,“但是他们坚持努力,越做越好。”最后,乔布斯对 Excel 非常喜爱,以至于和盖茨做了个秘密协议:如果微软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只为 Mac 做 Excel,而不开发 IBM 个人电脑版本,那么乔布斯就同意撤掉 Mac 电脑的 BASIC 团队,而无限期使用微软开发的 BASIC 程序。盖茨很精明,他接受了这一提议,而此事却激怒了苹果公司遭到解散的 BASIC 团队,也让微软在日后的谈判中获得了优势。

盖茨和乔布斯暂时结下了良好的关系。那年夏天,他们前往威斯康星州日内瓦湖的花花公子俱乐部,参加行业分析师本·罗森举办的一个会议。当时没人知道苹果正在开发图形界面。盖茨回忆:“当时所有人好像都觉得 IBM 个人电脑就是一切。这样很好。但是史蒂夫和我就暗自得意,嘿,我们也有个好东西。当时他也多多少少透露出我们在做什么了,但没有人真正理解。”盖茨成了苹果公司的常客,他说:“每次聚餐我都去,已经成了那儿的一分子了。”

盖茨很喜欢频繁地造访库比蒂诺,在苹果公司,他有机会观察乔布斯和雇员们古怪的交流方式以及乔布斯的执着。“史蒂夫用自己超级蛊惑人心的方式,宣称 Mac 将如何改变世界,疯了似的让人们超负荷工作,气氛异常紧张,人际关系也很复杂。”有时,乔布斯上一秒还很兴奋,下一秒就开始与盖茨分享自己内心的恐惧。“我们周五晚上出去吃饭的时候,史蒂夫还在大谈一切都很好。第二天他就一定会说,‘哦,该死,我们就要卖这玩意儿?哦,天哪,我得提高价格,抱歉这样对你,但是,我的团队都是一群白痴。’”

一段时间过后,苹果和微软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问题。双方最初的计划是将微软的一些应用程序,如 Excel、Chart 和 File,打上苹果的标识,并且和 Mac 进行捆绑销售。乔布斯推崇一体化的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从包装盒里拿出来就能直接使用。他还打算在 Mac 上预装苹果自己开发的软件 MacPaint 和 MacWrite。“每台电脑上的每个应用能给我们带来10美元的收入。”盖茨说道。但是这种方式令软件制造领域的竞争对手很不舒服,如莲花公司(Lotus)的米切尔·卡普尔。此外,当时微软的一些软件程序可能会迟些才能完成。因此乔布斯援引合同中的某个条款,决定不预装微软的软件;这样,微软就得努力把自己的软件直接卖给消费者。

盖茨对此并没有太多抱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乔布斯“反复无常”,自己已经习惯了这一点。而盖茨当时也在猜想,或许这种分拆实际上对微软有好处。“如果单独销售软件,我们能赚更多。”盖茨表示,“如果你愿意相信自己能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那事情发展成这样反倒更好。”后来,微软把软件卖给了其他各种平台,并在开始为 IBM 个人电脑开发文字处理软件 Word 后,立即停止赶工 Mac 版的 Word 软件。乔布斯退出捆绑销售的决定,最终让苹果比微软更受伤。

Mac 版本的 Excel 软件发布时,乔布斯和盖茨共同在纽约绿苑酒廊餐厅(Tavern on the Green)参加媒体答谢晚宴。当被问及微软是否会为 IBM 个人电脑开发 Excel 软件时,盖茨没有透露他和乔布斯的契约,只是说“以后”可能会。乔布斯拿过麦克风,开玩笑地说,“我相信,‘以后’我们都会死。”

图形用户界面之争

从与微软打交道的第一天开始,乔布斯就在担心微软会盗用 Mac 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并开发自己的版本。微软正在开发 DOS 操作系统,并授权给 IBM 和兼容电脑使用。DOS 系统采用老式的命令行界面,会显示出小而呆板的系统提示符,如 C:>。乔布斯及其团队担心微软会抄袭 Mac 的图形界面的思路。安迪·赫茨菲尔德注意到,微软方面的联系人就 Mac 操作系统如何运作询问了太多细节问题,这令苹果更感忧虑。“我跟史蒂夫说,我怀疑微软打算抄袭 Mac。”赫茨菲尔德回忆说,“但是他并不那么担心,因为他觉得,就算有 Mac 作为范本微软也没有能力作出像样的操作系统。”但事实上,乔布斯也感到担心,非常担心,只是不想表现出来。他的担忧不无道理。盖茨相信,图形界面是未来的方向;他觉得,微软完全有权像苹果一样,仿照施乐PARC所开发的东西,开发自己的图形界面。后来。盖茨坦率地承认:“我们多少是这么想的,‘嘿,我们也看好图形界面,我们也见识过施乐PARC的成果。”

Mac 最初定于1983年1月发布。在双方最开始的合同中,乔布斯说服盖茨同意,一年之内微软不得将任何图形软件卖给其他公司。但对苹果来说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想到 Mac 会推迟一年发布。因此,1983年11月,盖茨宣布微软计划为 IBM 个人电脑开发 Windows 操作系统,此举完全在其权利范围内。Windows 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界面,有窗口、图标和可以指向并点击的鼠标。盖茨在纽约赫尔姆斯利大饭店(Helmsley Palace Hotel)主持了一次乔布斯风格的产品发布会,这是微软当时所举办的最豪华的发布活动。当月,他还在拉斯韦加斯举行的计算机分销商展览会(COMDEX)上发表了自己的首次主题演讲,盖茨的父亲当时在现场帮助播放幻灯片展示。在题为“软件人体工程学”的演讲中,他说计算机图形将“超级重要”,界面将更加友好,鼠标将成为所有电脑的标配。

乔布斯对此很愤怒。他知道自己无计可施——微软有权这么做,因为微软答应不做图形操作软件的合同即将到期。尽管如此,他仍然对微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命令迈克·贝尔奇(Mike Boich)“叫盖茨马上过来”,贝尔奇当时在苹果公司是负责与外部软件公司联系的。盖茨来了,一个人,而且愿意和乔布斯讨论问题。“他叫我来是想冲我发脾气。”盖茨回忆说,“我来到库比蒂诺,就好像自己应该来一样。我告诉他,‘我们在做Windows操作系统。’我对他说,‘我们把整个公司都押在了图形界面上。’”

他们的会面地点在乔布斯的会议室。盖茨发觉自己被10名苹果员工包围着,他们都迫切想看到乔布斯和他对质。赫茨菲尔德说:“史蒂夫开始对比尔大呼小叫的时候,我看得很入迷。”乔布斯没有辜负围观员工的期望。“你在盗用我们的东西!”他叫喊道,“我信任你,而你却在偷我们的东西!”赫茨菲尔德回忆道,盖茨只是冷静地坐着,直视史蒂夫的眼睛,接着他用刺耳的声音反驳道:“好了,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这样——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后来,这段话成了一个经典的反驳。

乔布斯的情绪化反应和操控人的技巧,在盖茨为期两天的造访中都爆发了出来。两人此次的交涉也清晰地表明,苹果和微软的共生关系就如两只蝎子跳舞,双方都小心翼翼地周旋,他们知道无论谁出刺都会给双方造成问题。在会议室对峙后,盖茨私下平静地向乔布斯演示了研发中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史蒂夫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盖茨回忆道,“他完全可以说,‘哦,它违反了某些协议。’但是他没有。他当时说的是,‘哦,它可真是一坨狗屎。’”盖茨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他就有机会暂时让乔布斯平静下来。“我说,‘是的,它是坨可爱的狗屎。’”听盖茨这么一说,乔布斯又百感交集。“在这次会面的过程中,他粗鲁无礼至极。”盖茨回忆说,“接着,有那么一会儿他几乎都快哭了,就好像在说,‘哦,就让我宣泄一下自己的痛楚吧。’”盖茨则变得非常平静。“别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对我更有利,因为我比较不容易激动。”

乔布斯提议两人一起出去好好走走,一般他想要进行严肃谈话的时候都会如此。他们在库比蒂诺的街道上走了很久,在迪安扎学院来来回回,他们停下一起吃了晚饭,然后又接着往前走。“我们不得不边走边说,但我并不擅长这个,”盖茨说道,“这时候他开始说,‘好吧,好吧,只是你们别搞得太像我们做的东西了。’”

乔布斯也没有其他的话可以说了。他要确保微软会继续为 Mac 编写应用程序软件。事实上,斯卡利之后曾威胁将微软告上法庭,而微软为了反击,则以威胁停止开发 Mac 版的 Word、Excel 及其他应用程序作为回击。如果微软真的这么做,就会毁掉苹果。因此,斯卡利被迫妥协,签署了一份合同。他同意微软有权在其即将推出的 Windows 系统中使用苹果公司的部分图形功能。作为回报,微软同意继续为 Mac 编写软件,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苹果独家使用 Excel 软件,而不会用于 IBM 兼容机中。

事实上,微软直到1985年秋季才发布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即使花了这么长时间进行开发,它仍然是一款劣质产品。它窗口平铺,缺乏 Mac 界面的简洁。相比之下,Mac 采用的是比尔·阿特金森设计的神奇的重叠窗口“截取”算法。因此,评论家嘲笑它,消费者睡弃它。然而,就像微软的其他产品一样,Wndows 操作系统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后来主宰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

乔布斯从未走出这场愤怒。“他们完完全全盗用了我们的东西,因为盖茨毫无廉耻。”事情发生近30年后,乔布斯这样对我说。盖茨得知后,回应道:“如果他觉得自己说的是事实,那么他还真是走进了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盖茨没错,多年来,此案的法律裁决都判定盖茨无错。而在现实情况中,盖茨的说法也很合理。尽管苹果公司签署了合同,有权使用自己在施乐PARC看到的东西,但其他公司也必然会开发出相似的图形界面。正如苹果公司所发现的,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现实中,计算机界面设计的“外观和感觉”都很难受到保护。

不过,乔布斯的沮丧之情也可以理解。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在执行上更富创新,更有想象力,也更有品位,而且他们的设计也更好。但是,虽然一开始微软只做出了一系列粗制滥造的复制品,它最终还是赢得了操作系统之争。这一事实说明世界并非完美:最好、最创新的产品并非总是赢家。这也致使乔布斯在此事10年后对微软大肆批判,虽然他说的话多少有点儿夸张,但也有几分道理。“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一点儿都没有。”他说,“并不是狭义上的没有品位,而是广义上的,他们没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因此,我想自己之所以感到难过并不是因为微软成功了,我对他们的成功没有异议,大部分都是他们应得的。我难过的是,他们做的确实只是三流产品。”

微软合约助力乔布斯重掌苹果

1997年8月乔布斯在 Macworld 大会上演讲的高潮部分,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公告,并同时登上了《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他停新了一下,喝了口水,用平缓些的语气说:“苹果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里。它需要其袖伙伴的帮助。在这个行业里,破坏性的关系对谁都没有好处。”为了渲染效果,他又停顿了一下,然后解释道:“我要宣布我们今天新的合作伙伴之一,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合作伙伴,它就是微软。”微软和苹果的标识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观众们顿时惊呆了。

苹果和微软已经在各种版权和专利问题上争斗了10年,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微软是否剽窃了苹果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和感觉。1985年乔布斯刚被苹果解职,约翰·斯卡利就签订了一个投降条约:微软可以在 Windows 1.0 上使用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作为回报,微软保证两年内 Excel 只用于 Mac。1988年,微软推出 Windows 2.0 之后,苹果提起诉讼。斯卡利声称1985年的合约不适用于 Windows 2.0,而且后来微软对 Windows 所做的改进(例如抄袭比尔·阿特金森发明的窗口“截取”算法)更是赤裸裸的侵权。到1997年,苹果已经输掉了那场官司及若干上诉,但是旧诉讼的余波和新诉讼的威胁一直存在。另外,克林顿总统的司法部也正准备对微软发起大规模的反垄断诉讼。乔布斯把首席检察官乔尔·克莱因(Joel Klein)请到帕洛奥图。喝咖啡的时候,乔布斯告诉他,不要急着从微他收取巨额罚款,只要让他们陷在官司里就行。那样就会给苹果一个机会绕过微软“迁回进攻”,开始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乔布斯解释说。

在阿梅里奥时期,微软跟苹果已经全面摊牌。微软拒绝给未来的 Mac 操作系统开发 Word 和 Excel,这可能会毁了苹果。替比尔·盖茨说句话,他并不只是简单的小心眼儿。可以理解,他会犹豫要不要投入地为未来的 Mac 操作系统做开发,因为似乎没有人(包括处于变化中的苹果领导层在内)知道那个新的操作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就在苹果收购 NeXT 以后,阿梅里奥和乔布斯一起飞去拜访微软,但是盖茨当时难以判断他们两个谁做主。几天以后他私下给乔布斯打电话。“嗨,这他妈是怎么回事,我是要把我的应用软件放在 NeXT 操作系统上吗?”盖茨回忆当时自己这样问道。乔布斯说了些“吉尔是自以为是”的话,盖茨回忆道,然后乔布斯暗示说局面很快就会明朗起来。

阿梅里奥的革职让领导权的问题得以部分解决,这时乔布斯首先打电话给盖茨。乔布斯回忆说:

我给比尔打电话说,我会扭转这个局面。比尔一直都对苹果狠不起来。是我们让他进入了应用软件领域。微软的第一批应用软件就是为 Mac 开发的 Excel 和 Word。所以我给他打电话说“帮个忙”。微软当时在侵犯苹果的专利。我说,如果我们继续打官司,几年以后我们可以赢得10亿美元的专利罚金。这一点你知我知。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苹果反而撑不到那个时候。所以让我们想想如何立即解决这个争端。我所需要的就是微软承诺继续为 Mac 开发软件,并且微软要向苹果投资,这样微软也能从苹果的成功中获益。

当我向盖茨复述乔布斯的话时,他确认内容非常准确。“我们有一群人愿意做 Mac 的东西,而且我们喜欢 Mac。”盖茨回忆说。他已经跟阿梅里奥谈判了6个月,而提案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这时史蒂夫进来说,嗨,那个交易太复杂了。我想要一个简单的。我想要个承诺,我想要笔投资。于是我们4个星期就搞定了。”

盖茨和他的首席财务官格雷格·马菲(Greg Maffei)一起到帕洛奥图去设计合作框架,之后的下一个周日马菲自己来处理细节。当他来到乔布斯家时,乔布斯从冰箱里拿了两瓶水,然后带马菲出去在帕洛奥图周围散步。他们都穿着短裤,乔布斯还光着脚。当他们在一座浸礼会教堂前坐下时,乔布斯直入主题。“我们只关心两件事。”他说,“一个为 Mac 开发软件的承诺和一笔投资”。

虽然谈判进展很快,但是直到乔布斯在波士顿的 Macworld 大会做演讲前个小时,合同的最终细节才得以确定。他在公园广场酒店城堡会议厅彩排时,手机响了。“嗨,比尔。”他说,他的声音在古老的礼堂回响。然后他走到一个角落里,小声说话以防别人听见。这通电话打了一个小时。最后,剩下的几个问题都解决了。“比尔,感谢你对这家公司的支持。”穿着短裤的乔布斯蹲在那儿说,“我想世界因为有它会变得更好。”

在 Macworld 大会的主题演讲中,乔布斯介绍了跟微软合作的细节。一开始,那些忠实的苹果拥护者还发出叹息和嘘声。尤其让他们伤心的是乔布斯宣布,作为和平条约的一部分,“苹果决定把 IE 作为 Mac 的默认浏览器”。全场嘘声一片。乔布斯迅速补充道:“由于我们提倡选择自由,我们也会提供其他浏览器,用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默认设置。”台下爆发出一些笑声和零星的掌声。观众的反应开始转变,特别是当他宣布微软将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换取无投票权的股份。

然而现场舒畅的气氛一下子被打乱了,因为乔布斯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在他的舞台生涯中很少出现的视觉效果和公共关系方面的失误。“今天我恰巧有位卫星连线的特殊客人——”他说,然后突然间,比尔·盖茨的脸出现在巨幅屏幕上,赫然耸现在乔布斯和整个礼堂面前。盖茨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抑或是傻笑。观众全都惊得目瞪口呆,紧接着嘘声和倒彩声响成一片。那个场景真是“1984老大哥”广告的残酷再现,你甚至会预计(或希望)一个女运动员会突然从过道跑出来,扔出锤子正中目标,让那画面消失掉。

但那的确不是广告,对现场的嘲讽毫不知情的盖茨在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开始连线讲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做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一些工作,就是跟史蒂夫在 Mac 上的合作。”他缓慢而庄重地说,声音尖细而单调。当他接下去开始兜售为 Mac 开发的新版微软 Office 软件时,观众安静下来,之后似乎开始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新的世界秩序。当盖茨说到新的 Mac 版 Word 和 Excel “在很多方面会比我们给 Windows 平台开发的版本更先进”时,甚至还得到了一些掌声。

乔布斯意识到盖茨的脸笼罩在他和观众们的头顶是个错误。“我本想让他来波士顿。”乔布斯后来说,“那是我有史以来最糟糕、最愚蠢的舞台设计。说它糟糕,是因为那让我看起来很渺小,让苹果看起来很渺小,而似乎一切都掌握在比尔的手中。”当盖茨看到此次活动的录像时,同样也觉得很尴尬。“我并不知道我的脸在屏幕上会显得那么夸张。”他说。

乔布斯试图用一段即兴演讲来安抚观众。“如果我们想进步并看到苹果好起来,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他对观众说,“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如果微软赢苹果就必须输的观念……我想,如果我们想在 Mac 上使用微软 Office,我们最好还是对开发它的公司表达一点儿谢意。”

微软的公告加上乔布斯的激情回归,给苹果打了一针强心剂。当天的交易日结束时,苹果股价飙升6.56美元——涨幅33%——收盘于26.31美元,是阿梅里奥辞职当天股价的两倍。这一天的暴涨让苹果的市值增加了8.3亿美元。公司从死亡边缘走了出来。

微软:“我们被干掉了。”

这是微软公司负责 Windows 系统开发的主管吉姆·阿尔钦(Jim Allchin)发给4个同事的一封直言不讳的邮件,发件时间是下午5点,吉姆刚刚看完 iTunes 商店的发布会。整封邮件只有两句话,除了上面的这句,还有一句:“他们是怎么把音乐公司给拉进来的?”

那天晚上,负责运营微软在线业务的戴维·科尔(David Cole)回信了:“一且苹果把 iTunes 引入 Windows 系统(我觉得他们不会愚蠢到不进军 Windows),那我们才是真的有麻烦了。”他说, Windows 团队需要“把这种解决方案推向市场”。他还补充道:“我们的关注点和目标要集中在端到端服务上,直接传递用户价值,这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做到的。”即使微软有自己的网络服务(MSN),但它并没有像苹果那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比尔·盖茨在当晚10点46分发表了评论,标题是“还是苹果的乔布斯”——他的沮丧表露无遗。他说:“史蒂夫·乔布斯有种惊人的能力:把关注点放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能找来会做用户界面的人,以及革命性的营销手段。”他还表达了自己非常惊讶于乔布斯能说服那么多唱片公司加入 iTunes 商店。“这在我看来很奇怪。音乐公司提供的服务都太不人性化了。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却决定把这个绝好的机会让给苹果。”

还有一点让盖茨觉得奇怪:除了苹果之外,没有其他公司推出过购买歌曲的服务,而都是采用按月订购的方式。他写道:“我说奇怪并不是指我们搞砸了——至少,如果我们搞砸了,那么 Real、PressPlay 和 MusicNet,甚至每个公司也都搞砸。既然乔布斯已经做了,那我们就需要赶快去找一些同样好的用户界面、拿到同样好的版权……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计划来证明,即使乔布斯又一次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也可以迅速行动起来,做出更好的东西。”这种私下的说法让人吃惊,无异于承认:微软再一次被赶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它也将再次复制苹果的模式,奋起直追。但是和索尼一样,微软从来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即使乔布斯已经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苹果继续向微软开火,而且还是以科尔预计到的方式——苹果把 iTunes 软件和商店引入到了 Windows 系统。但是这也引起了内部的激烈争论。首先,乔布斯和他的团队需要决定是否要让 iPod 和 Windows 计算机兼容。起初,乔布斯是反对的,他回忆道:“如果iPod只能用在苹果电脑上,就可以促进苹果电脑的销售,而且销量比我们预期的更多。”但是4位主要高层——席勒、鲁宾斯坦、罗宾和法德尔都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们的争论主要围绕苹果公司的未来。席勒说:“我们觉得,我们应该立足于音乐播放器市场,而不仅仅是苹果电脑。”乔布斯一直希望苹果公司能建立起独立统一的乌托邦,在这个神奇的围墙花园里,硬件、软件和外围设备完美结合,创造一种绝妙的体验,某一个产品的成功也能促进所有关联产品的销售。然而现在,他正面临一个压力——让他最热门的新产品和 Windows 计算机配置在一起,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天性。乔布斯回忆道:“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好几个月。所有人都站在我的对立面。”有一次,他甚至宜称 Windows 用户只能等他死了才可以使用 iPod。但是他的团队仍在竭力推动这个建议。法德尔说:“iPod 的确需要打入个人电脑市场。”

最终,乔布斯决定:“除非你们可以证明给我看这具有商业价值,否则我不会同意的。”这实际上是他让步的方式。其实抛开情感和教条来说,很容易证明 Wndows 用户购买 iPod 所体现的商业价值。他们请来了专家,分析了很多种销售情况,结果每种情况都证明这样做能带来更多利润。席勒说:“我们制作了一张数据表。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无论将各种苹果电脑如何搭配,它们的销量都无法超过 iPod 的销量。”有时乔布斯愿意放下身段作出妥协,但他在让步这个问题上从来都没有好名声。一次会议上,他们向他展示了分析结果。他说:“去他的!我已经厌烦了听你们这群浑蛋说话。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2003年10月,乔布斯在一次产品推介会上发布了 Windows 版本的 iTunes。“在我们加上这个功能之前,人们以为我们永远不会这样做。”他一边说,一边在大屏慕前挥手——幻灯片上写着“冰封地狱”。

乔布斯从来都不是谦虚保守的人。他对着正在欢呼的人群宣布:“Windows 版的 iTunes 很可能是 Windows 系统里最棒的应用程序!”

微软一点儿也不领情。比尔·盖茨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说:“他们现在采取的策略和当初进攻计算机市场时一样,他们要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我们和苹果的做法一直不太一样,我们会给用户更多选择。”直到三年之后,即2006年11月,微软终于对 iPod 宣战,推出了 Zune 播放器,和 iPod 外观类似,但没有 iPod 轻巧。两年过去,它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又过了几年,乔布斯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造成 Zune 缺乏灵感的设计和市场疲弱的原因:

随着年纪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 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做 iPod 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

联合采访

2007年5月的数字大会(All Things Digital)上,《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和卡拉·斯威舍(Kara Swisher)努力想让盖茨和乔布斯接受一次联合采访。莫斯伯格先邀请了乔布斯,乔布斯并不经常参加这样的会议,他表示如果盖茨去自己就会去,这令莫斯伯格感到惊讶。听闻此事后,盖茨也接受了采访邀请。但是,《新闻周刊》对盖茨的采访差点儿令该计划捆浅。该周刊的记者史蒂芬·列维就苹果公司的“Mac 对决 PC”电视广告发问时,盖茨爆发了——该系列广告拿 Windows 用户开涮,将其塑造成十足的笨蛋,而将 Mac 描绘成新潮的产品。“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表现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样子,”盖茨说道,情绪越来越激动,“诚实在这些广告里不重要吗?或者,就你真的很酷,是不是就意味着能随心所欲地撒谎?这里面一丝一毫的事实都没有。”列维又火上浇油,询问新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Vista 是否抄袭了 Mac 的许多特性。“如果你真的关心事实,可以自己去查一下,看看到底是谁先展现出这些东西的。”盖茨回应道,“如果你只是想说,‘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世界,我们其他人只是跟着他亦步亦趋’,那随便你。”

乔布斯打电话给莫斯伯格表示,鉴于盖茨在《新闻周刊》采访中所说的话,进行联合采访没什么意义。但是莫斯伯格成功将事情扳回正轨。他希望这一晚间联合采访是一次亲切友好的讨论,而不是辩论会。但是当天早些时候,乔布斯单他接受莫斯伯格采访时,对微软进行了猛烈抨击,莫斯伯格的希望似乎要落空了。当提及苹果公司为 Windows 电脑制作的 iTunes 软件非常受欢迎时,乔布斯开玩笑说:“这就像是往地狱里的某人身上浇冰水一样。”

当晚的联合采访开始前,乔布斯和盖茨会在嘉宾休息室里见面,莫斯伯格很担心。盖茨与助手拉里·科恩(Larry Cohen)先到达,科恩之前已经向盖茨简要汇报了乔布斯的评论。几分钟后,乔布斯缓步走了进来,从冰桶里拿出一瓶水,坐了下来。片刻沉默之后,盖茨开口了,脸上全无笑意:“我猜我就是那个地狱里的人。”乔布斯顿了一下,露出了自己招牌式的顽皮微笑,把冰水递给了盖茨。盖茨情绪有所缓和,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

这次联合采访最终成为两人之间的精彩对话,两位数字时代的天才谨慎进而热情地谈论彼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坐在观众席的技术战略家丽丝·拜尔(Lise Buyer)提问,两人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什么时,他们给出了直率的回答。“好吧,我愿意放弃很多东西来拥有史蒂夫的品位。”盖茨回答道。现场爆发出一阵笑声,气氛有些紧张;10年前,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他不满意微软是因为它完全没有品位。但是盖茨坚称自己说这话是认真的,乔布斯的“直觉品位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产品”。他回忆起自己和乔布斯当年坐在一起,检查微软为 Mac 开发的软件。“史蒂夫能够根据对人和产品的感觉作出决定,你们懂的,对我来说这甚至很难解释清楚。他做事的方式非常不同寻常,我认为很神奇。既然如此,我也只能感叹‘哇’了。”

在盖茨说这些话时,乔布斯盯着地板。他后来对我说,盖茨的诚实和风度让他颇感震动。轮到乔布斯回答时,他也一样诚实,尽管并非像盖茨那样有风度。他描述了苹果和微软的理念鸿沟,苹果欲打造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微软则将自己的软件开放授权给彼此竞争的硬件厂商。他指出,在音乐市场,集成的做法更好,这个已经有 iTunes/iPod 组合可以证明,但是在个人电脑市场,微软的分离政策发展得更好。这番话随即引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在手机市场,哪种方法会更好?

接着,他提出了一个精辟的观点。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他及苹果公司更不善于同其他公司合作。“因为沃兹和我创办公司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在做,因此我们不是很善于与人合作。他说道,“我认为,如果苹果天生能够多一点点合作精神,会非常好。”

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乔布斯隐瞒了他继续与癌症抗争的实情,他告诉大家,他已被“治愈”了,这一如他2003年10月癌症确诊后的缄口不言。这样保密并不稀奇,它是乔布斯本性的一部分。更为令人惊奇的是,他决定公开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除了登台演示产品,乔布斯平时很少做演讲,但他仍然接受了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的演讲邀请。在癌症确诊之后,即将50岁的他,处于一种反思状态。

乔布斯有点儿不安。以前产品展示的脚本都是他自己写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在毕业典礼上做过演讲。一天晚上,他开始自己撰写演讲稿,除了征求妻子的意见,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帮助。最终,他写出了一篇非常亲切简洁的讲话稿,充满朴实的个人感受,是完美的乔布斯作品。

美国作家亚历克斯·黑利(Alex Haley)曾说过,演讲最好的开场是“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没人愿意听别人说教,但是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而这正是乔布斯选择的演讲方式。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人生中的三个故事,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三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是从里德学院退学的故事。“我不用再去上自己不感兴趣的必修课,可以去听更有趣的课程。”第二个故事是被苹果公司解雇如何变成了对自己有益的经历。“成功的沉重又重新被初学者的轻松所取代,对所有事情都不再那样确信。”尽管现场有架飞机拖着一张敦促乔布斯“回收所有电子废物”的条幅,不停地在演讲场地上方盘旋,但是学生们都听得异常专注。不过,深深吸引他们的是第三个故事——确诊患有癌症及这一事实所带来的想法。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演讲全文

致疯狂的人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原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这是1997年乔布斯重掌苹果后,以“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作为主题的品牌形象宣传的广告词。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乔布斯关于自己的宣言。在2011年乔布斯的葬礼上,由乔布斯自己配音的版本首次公之于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