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与庐山的不解情缘
文字内容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才4个月时,赛珍珠被身为传教士的父亲赛兆祥带到了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
1897年1月,赛兆祥在庐山牯岭购地建造别墅。此后每一年的夏天,赛兆祥和家人都会从江苏来庐山避暑。
赛珍珠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充满感情地回忆道:
“每年6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全家去牯岭的时候了。”
“距我家不远处,有一眼山泉,泉水晶莹清澈,可以直接饮用,简直成了我们家的高级饮料!”
在庐山期间,她每天早上都要攀上自家屋后的山岭,采摘大把的鲜花,从不间断,她尤其喜欢庐山的紫萁和百合。她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我脑海中对于中国的记忆始终带着一种浓厚的芳香,甚至后来我每到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庐山相比较。”
小时候,赛珍珠时常悄悄读中国古典小说。她对梁山好汉如数家珍,能背诵《红楼梦》里的诗词,还读了《野叟曝言》、《镜花缘》、《太平广记》等。赛珍珠爱这些故事,因为它们是活生生、来源于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姑娘一边阅读,一边学习如何写作。
她生活在中国人之间,也像中国人一样生活。新年吃米粉糕、春天吃用芦叶包的粽子和切成片的咸鸭蛋,秋天温酒吃螃蟹,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精美的食物芝麻糖。门前的山坡是她和伙伴们玩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打仗、“过家家”,累了就吃些橘子和花生,偶尔也到山上野餐或沿着山间小路追逐货郎担。
父亲去乡村传教时,常把女儿带在身边。她看到了江南农村的风景状况,看到农民们艰难地耕种。老百姓的生活境况令她揪心,她深深地同情这些劳苦的人。
1914年1月11日,刚从美国读完大学回到中国的赛珍珠陪同患病的母亲在庐山休养了一年。
1922年夏天,当30岁的赛珍珠再一次来到庐山的时候,她的父母和她自己在中国的种种经历,以及对被她视为兄弟姐妹的中国人的丰富感情,令她内心冲动不已,终于激发了她文学创作的欲望。就在庐山牯岭这座别墅的书房里,赛珍珠对家人坚定地说:“从今天起我将正式开始写作,我终于为此做好了准备。”
从此,赛珍珠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
1931年,赛珍珠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大地》问世了。《大地》所描绘的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而且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这种奋斗精神感染了很多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人,成为了全美最畅销的书,销售超过100万册,并于次年获普利策奖。
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唯一的同时获得诺奖与普利策奖的作家。赛珍珠在瑞典科学院大厅诺贝尔奖讲坛上,热情洋溢地说道:“假如我也不为中国人讲话,我就是不忠实于自已。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国和我第二个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由、美满、幸福的共同热爱和强烈追求。”
就在《大地》问世的同年,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在庐山病故,之后赛珍珠将牯岭上的自家别墅出售他人,于1934年离开了她生活了40年的中国,返回美国,从此再也没能回来。
1973年,当赛珍珠辞世时,她身穿中式的丝绸旗袍,在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只有“赛珍珠”三个字。